镇江

当前选择:镇江

当前位置: 镇江学大教育 > 镇江资讯 > 镇江

浅谈学生的粗心问题
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3-11-05 13:00:37

 

  

        现在的学生,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粗心。那么,造成他们粗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作为家长或是老师又到底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粗心呢?对此,我个人认为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纠正孩子粗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,我们做为老师,只有全面了解了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,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粗心的问题。

 

        根据专家的分析,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。

      

1、来自家长的负性强化

  

       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意识到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很多观念是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强化给孩子的。就拿粗心来说,在孩子出现看似不应有的失误时,家长们如果以“孩子粗心”作为评价的依据,那么孩子从心理上就会承认自己是个粗心的孩子,并以粗心轻易原谅自己,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难怪孩子粗心成性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其实,低年级孩子,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,思维定势也不明显,作业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。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孩子都做错了,就说孩子粗心,不用功,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,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。家长过分强调孩子错误的严重性,目的是想引起孩子注意,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行为。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,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,而且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、惊慌、恐惧等心理,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。

 

2、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

 

       有这样一些孩子,很简单的问题都会出错,分不清b与d,q与p,还会把一个字的左右偏旁写反,写字经常笔画或部首颠倒,一张卷子总是漏下一两个题。可不管老师如何教育、家长如何训斥,孩子就是改不掉。其实,这些孩子的粗心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感觉统合失调是因为孩子缺乏对认知刺激的精细加工,造成了接受外部信息不能在大脑中进行有效的组合,是孩子对外部事物的感知不够正确,存在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多种感觉失调的现象,进而出现了很多我们认为不应该出现的错误。

 

       [MVC:PAGE]3、缺乏责任心和耐心

 

       儿童对学习、考试不够重视,做事得过且过,没有常性,也会使孩子产生粗心的不良习惯。

 

4、粗心有“理”

 

       老师应该多追问孩子出错背后的原因,有时所谓孩子的“粗心”,是孩子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,而有的则是孩子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认识。所以,家长要注意区别对待,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,错失了教育的良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找到了孩子粗心的原因,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。

 

1、努力给孩子提供正强化,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“负标签”

   

       当孩子把很容易的题做错了的时候,家长和老师不要轻易把“粗心”的标签贴到孩子身上,不要简单地用“粗心”作为评价孩子的依据,不要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“粗心”的思维定势。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说,否则孩子就会从心理上认可自己就是这个样子,这样孩子的粗心问题就会真的越来越严重。所以,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粗心的时候,可以先不去理睬他,而在孩子不粗心的时候立即表扬他,强化孩子的细心,这样,孩子就会慢慢地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。

 

2、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,养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

 

       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,教育孩子学会“专时专用”,引导好孩子玩得开心,学得专心。老师也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些做题的技巧,比如:读题是要一字一句读、勾画出关键字词、认真审题,理解题意等。

 

3、帮助孩子养成检查学习结果的好习惯

  

        有些老师喜欢陪孩子做作业,发现孩子的错误马上指出来,结果剥夺了孩子发现错误的机会,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照样出错。所以,老师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把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孩子。孩子独立完成后,让他先自己检查,等他检查无误后,你再帮他检查;但是如果发现错误也不能直接告诉他,可以给他提示一个范围,让他自己去发现并改正。这样坚持下去,直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为止。

  

       对待孩子的粗心问题,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,既要加强指导,又不能过分地指责和批评。粗心是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想对应的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粗心现象会越来越少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 最后也祝愿我们学大所有的学子都能早日摆脱这种粗心的问题。

相关推荐
热点资讯
热门话题